欢迎访问华阳河农场!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今天是:
唐达贤用奉献之光点亮晚年生活
浏览次数:742      发布时间:2017-07-12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1964年8月30日,年仅22岁的唐达贤面对党旗,许下庄重的入党誓词,并将其铭刻在心中。此后,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他始终牢记党员宗旨,忠实履行党员义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母生身,党育心,努力工作报党恩

1969年,唐达贤退伍后来到华阳河农场一场工作,直至2003年退休,他整整在农场工作了34年。这期间,他先后在生产连队、机运队、学校、分场机关部门任过职。无论职位如何变动,唐达贤始终不忘初心,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一心一意为农场谋发展、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出色的工作业绩多次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并于2001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

2003年,唐达贤退休了。本该在人生的驿站好好休息的他,毅然接受组织的安排,继续为农场服务。“虽然我退休了,但我还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他如是说道。

如今,他依然活跃在农场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关心农场下一代发展、积极投身老年志愿者服务、带领老年支部继续前行。“现在的我,充满干劲,每天都过的很充实。”他爽朗道。

微风化雨,做下一代的守护者

作为华阳河一场关心下一代工作站站长,唐达贤经常强调“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认为“关心下一代成长,匹夫有责”。近两年来,他先后进校园14次,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世界观、核心价值观和法制、血防、禁毒、防火、防溺水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现年9岁的谷雨航是一场关工委的帮扶对象之一。2011年父母离异,次年与之相伴的父亲因病去世,幼小的谷雨航从此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母爱和父爱的缺失使他性格变的很孤僻,不爱说话。沉默寡言的他经常弄一些恶作剧来发泄:摘别人家未成熟的果子扔掉、拿人家房子上的锁,让人头疼。唐达贤得知这一情况后,制止了其爷爷奶奶“以暴止暴”的做法,他认为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他先是暗暗观察谷雨航的举动,接着慢慢接近孩子,时常与他交谈、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陪他玩耍、给他讲故事。在这润物无声的关怀下,谷雨航慢慢对老人产生了好感,开始露出灿烂的笑脸,主动归还人家的锁,不再乱摘别人家果子,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比起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帮助同样重要”唐达贤感慨道,“关心下一代,光有奉献牺牲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真情投入,真心付出,才能真正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老有所乐,做农场的服务者

头戴小红帽,肩佩红袖章,唐达贤常常与其他几位老年志愿者一起精神抖擞地来到一场小学门口,尽职尽责引导学生,义务疏导和维护学校门口和路口的秩序。作为志愿者服务队的骨干成员、核心力量,他积极组织服务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邻里社区,开展各种义务活动。

他走进社区,仔细巡查,排除安全隐患;他配合农场,宣传秸秆禁烧,普及安全知识;他来到学校,为孩子们保驾护航,这些都展现了老年志愿者不图名、不图利、一心奉献社会的情怀。

集体活动之余,唐达贤还把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实事,当作人生一大乐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一直为群众服务下去。”他满脸坚定。

发挥余热,建言献策党建工作

攥着厚厚的几页手稿,唐达贤如以往一样,早早便来到会议室,等候支部大会的召开。退休后的他,毅然接受组织的安排,先后担任新洲一村第二党支部副书记、书记,继续为一场基层党组织服务。2015年,唐达贤被安徽农垦集团公司授予首届“农垦好人”称号,2016被农场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虽然我老了,但我的思想不能懈怠”,唐达贤学习的热情从未消退,他通过报纸、广播、各类文件等渠道来获取信息,努力跟随党的步伐,不断前进。他经常组织召开老年支部大会,学习“三严三实”、践行“两学一做”、开展“讲重作”,并号召大家将这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他积极配合农场的党建工作,不断为完善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献言献策。

一辈子做有益于人民的人

“来农场几十年,无论体制和职务发生什么变化,我都以淡定的心态和感恩的情感,坚定中国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全身心为党工作,尽职尽责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虽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但我深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唐达贤感慨道,“愿在我有生之年,为农场的关工委工作再出力流汗;为农场的发展,再添余热。”

“为党增光辉,一辈子做有益于人民的人”是唐达贤无悔的追求,他正在不断践行着自己的诺言。(马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