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阳河农场!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今天是:
小孤山碧峰慈远播
浏览次数:40      发布时间:2024-12-03

小孤山碧峰慈远播
胡品选
  小孤山又名小孤矶,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的长江中,与江西彭泽县城隔水相望,它三面环水,孤峰耸立,海拔119米,山围1里,气势峻拔,被誉为“长江绝岛”,“江中盆景”。它以奇、险、独、孤而著称,山上供奉着妈祖神像,当地人尊称“小姑娘娘”,由此小孤山又称“小姑山”。远望山体如翠笋冒尖,如高帆远航,又似古代妇女挽起的发髻,清秀绝伦,飘逸写真,美不胜收。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审视,小孤山神采光艳,让人产生独特的联想和优雅的视觉效果,东看太师椅,南望一支笔,西观似悬钟,北眺啸天龙。登山时有“障百川于千里,纳群雄于足下”之势。登峰远望,心旷神怡,江水滔滔,百舸争流。山小位重,人文景观丰厚。上山茂林修竹,绿草如茵,拾阶而上,一条道直达山顶,一天门、海眼、观涛亭、半边塔、弥陀阁、先月楼、启秀寺、御诗碑、梳妆亭等沿道建筑,依山分布,造诣精湛,匠心独具。29处石刻,大小不同字体多样,雕刻在显见或隐匿的地方,有的雄健苍劲,有的娟秀端庄,有的拙朴耐品,见证并演绎着小孤山的自然风貌,人文渊源。
启秀寺是山上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唐朝,为高僧马祖道一首创。《山谱》里记载,“马祖开山,百丈传规”。诗人顾况当年路经小孤山留诗一首,“古庙枫林江水边,寒鸦接饭雁横天。大孤山远小姑出,月照洞庭归客船。”真实记录了船过小孤山时的纪实景象。进入晚唐,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小孤山几经兵燹,寺庙被毁,沉寂凄凉。转眼到了北宋年代,庙宇得以重建,并更名“惠济寺”,供奉神像由男形变成女形,告别了马祖时期,转而敬奉妈祖,从此开启小孤山香火鼎盛的时代。
  妈祖逝世在福建湄洲,民间尊称“海神娘娘”,是掌管海运,护佑平安的女神,亦称“天妃”、“天后”。宋元明清受到许多皇帝朝廷的册封御赐,在民间有着广泛的信仰口碑。小孤山被誉为“海门第一关”,据水文资料显示,海潮高位沿江逆流顶涨时,最远可直抵小孤山,自此回落。江海相连,水运相通,在小孤山上供奉妈祖,实乃顺应天意,贴合民众心理,符合当地民间生活习俗,妈祖慈悲位正,融合百姓愿景,善念得以普渡张扬。才造就出小孤山声名远播,信众人群庞大,香火绵长的妈祖文化氛围。
  地处“吴头楚尾”,赣方言流行交错的小孤山两岸,民风淳朴,礼教传统严谨深厚。每逢民间节日,妈祖诞辰日、逝世日,民众都会自发地组织起来,到小孤山祈福还愿,参加寺庙开展的护生、诵经、祭祀法会活动,祈求康宁平安。或在当地进行相关仪式,结缘布施,博大善爱。早年,行船是很冒风险的职业,长年在江湖上驾船者,都有不成文的规矩,只要船过小孤山,需要十二分地小心谨慎,船老大会朝山叩拜,念念有词。逢初一十五,会在船头摆上香案贡品祭祀。若行程宽裕,便到山下抛锚上岸,上山朝觐,以求顺风顺水,安然无恙。
由于“天妃娘娘”女性地位的特殊性,当地人又称妈祖“送子娘娘”,山上的半边塔叫“送子塔”,梳妆亭叫“送子亭”,意为已婚的善男信女们,只要到这里虔诚地膜拜,小姑娘娘就会有求必应,护佑信众添人进口,心想事成。在敬仰者心里,妈祖和千手观音一样,具有无穷无尽的法力。妈祖文化在当地根深蒂固,被广泛接纳颂扬。
  前几年,“小孤山传说”被录入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几十年前,启秀寺就成为省级宗教文化保护单位。由贺东久作词,刘青作曲,宋祖英演唱的歌曲《小孤山》旋律优美,唱出了山水诗意,妈祖大爱的情愫;唱出了山小不孤的风采大气。通往山顶的路有365个石阶,登一次山如经历了一年,踏过的每一个台阶就是度过的每一天,每一天都在礼佛,都在向妈祖叩首,向妈祖祈福。随缘虔诚的心,与妈祖同在,不远不近,不离不散,慈光永恒。
2023、12、9
(本文刊发2024年第2期《中华妈祖》杂志)

 

上一条: 我眼中的皖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