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阳河农场!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今天是:
让青春在大堤上闪光
浏览次数:630      发布时间:2020-08-01

进入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连降暴雨,仅一周时间,长江汇口站水位就从7月4日的18.64米上涨至7月12日的22.29米。7月11日,宿松县启动长江同马大堤Ⅰ级防汛应急响应。华阳河农场公司5公里的长江同马大堤上,防汛人员从最初的45人增加到338人。与此同时,华阳河湖泊群水位从7月4日的13.37米升至7月30日的15.92米,华阳河农场公司119公里内湖大堤全线超警戒水位,其中四场东大圩21公里堤防超过保证水位。面对前江后湖“两线”同时作战,农场公司各级党组织号召全场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积极投身防汛一线,青年团员积极响应,纷纷到长江和内湖防汛一线值守和应急抢险,让青春在防汛战场上闪光。

不怕吃苦的90后

“今天大雨,在四场东大圩八队的堤坝下巡查,胶鞋陷多深,深一脚、浅一脚的,年轻人能走过去就不错,丁雯雯发现了一处管涌,并和工人们一起处置。”华阳河农场公司项目科副科长马庆辉在介绍90后大学生丁雯雯时说。

“如果不是参加这次防汛,我连‘管涌、导渗’是什么都不知道。”得到前辈的肯定,丁雯雯腼腆的像一个女孩。

丁雯雯是一名共青团员,在华阳河农场战略发展部工作,参加内湖大堤防汛,这是第一次。农场119公里的内湖大堤,只有四场东大圩21公里是二级堤防,湖水已超保证水位0.42米,是农场最危险的堤段。因为丁雯雯工作能吃苦、任劳任怨,这次防汛,领导就把他安排到四场东大圩防汛抢险。

从堤坝到低排沟,他每天要跑几遍,一天跑下来,有几十公里的路。“一天到晚在湖堤上跑测量、查险,不是烈日炙烤,就是暴雨洗面,你看他的脸庞和手臂都晒得乌黑,像这样能吃苦的大学生不多。”战略发展部负责人文一林说。

“通过这次上堤防汛,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不跟着前辈们多学一点,以后自己遇到了问题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丁雯雯说。

丁雯雯从小在农场长大,看着父辈与洪水搏斗的经历,深知防汛抗洪就是保卫自己的家园,不管是巡堤抢险、还是险工险段测量,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不论环境多么艰苦,他从不叫苦叫累。

“防汛这样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尽责,我作为一名团员,上堤值守是我的职责。”丁雯雯说,“以前防汛抢险都是老一辈的事,现在我们要承担起这一代人的责任。”

上堤防汛以来,他每天早晨7点半之前出门,晚上6点半以后才能到家,日复一日……

敢于冲锋的00后

王长军是一名学生,今年才16岁,刚参加完中考,家住华阳河农场一场社区。他了解到长江同马大堤严峻的防汛形势后,便告诉父亲“部队都来大堤防汛抢险了,我想参加江堤的防汛,锻炼一下自己。”

“参加防汛我同意,但你要听从领导的安排。”对孩子的请求,他的父亲既支持、又担心。

就这样,王长军成为长江同马大堤上年龄最小的一位防汛队员,高温酷暑、巡堤查险,他喜欢和退伍军人分在一组。

“电视上看到部队在防汛抢险、军人勇敢冲锋,我既羡慕、又钦佩。”王长军说。他认为军人保家卫国是一件很神圣的事,为此,他常常向退伍军人了解部队的生活情况。开沟导渗、堤脚清障,他毫不含糊,干起活来也非常卖力,总是冲锋在前。

“小伙子不错, 刚下考场就来防汛,能吃苦。”防汛的老同志看到王长军在江堤上的表现,纷纷竖起大拇指。王长军回答“我比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军人差多了!”。

有人问他为啥想来江堤防汛,王长军说:“当兵特别地光荣!我是团员、参军是我的梦想,趁着现在防汛抢险的机会,到大堤上来圆一下当兵梦。”如今,他每天同大家一起作战,抗击洪水,守卫家园。

坚守一线的好青年

“艰苦的任务应当是交给年轻人来做,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己。”得知江堤防汛的消息,华阳河农场第十农业分公司90后大学生邓左耀主动请战。

在大堤上,刚搭建的防汛棚没有水电,条件艰苦,一天巡查下来,连个热水澡也洗不了,生活十分不便。

“小邓啊,晚上回去洗个热澡吧!”一位老职工担心邓左耀不适应这样的环境,劝他暂时回去一下。

“你们这么大的年龄都能坚持,我应该向你们学习。”邓左耀洗了个冷水澡,又继续与大家一起巡查。

在防汛初期,一些职工家中的农作物因暴雨受灾,情绪不稳,牵挂家庭。“长江汛情告急,如果长江大堤不保,哪里还有家园?家里的人更担心大堤的安危。”邓左耀主动安抚职工的情绪,一席话就让大家释然。

白天,他顶着烈日,巡堤、查险、查看水位,学习导渗、堵管涌等大堤防护知识;晚上在值班的同时,还要与蚊虫作斗争。整个汛期一直坚守长江同马大堤,在防汛一线不断充实自己。

在大堤上,像丁雯雯、王长军、邓左耀这样的农垦青年还有很多,在关键时刻敢于站出来,在危险时刻能够豁出去。他们在防汛抢险一线锤炼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神圣使命,让团徽在防汛抢险的战场上闪亮,用青春在大堤上筑起一道冲不垮的“堤坝”。(撰稿李龙 王跃武 石祖民 审稿徐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