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帮带制”推动青年管理人员成长成才
近日,华阳河农场党委印发方案,在全场启动建立青年管理人员“导师帮带制”。
近年来,随着农场人才的持续引进,一批走出校门的年轻大学生来场工作并走上管理岗位。这些年轻大学生一般都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工作热情高,创新精神强,但由于普遍缺乏实践锻炼,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特别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尚显不足。为补齐这些短板,尽快提高青年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青年管理人员健康成长成才,农场党委充分研究酝酿、制定工作方案。
导师帮带工作在农场党委领导下,由团委牵头、组织人事部门协调实施,通过“师徒结对、言传身教”的方式,帮助青年管理人员少走弯路,尽快成长起来、成熟起来、担当起来,积极创造有利于青年管理人员健康发展的人才环境。
帮带对象为农场35岁以下的青年管理人员,重点是30岁以下、刚走出大学校门、参加工作不满5年的,以及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青年管理人员;导师一般由学徒所在单位(部门)负责人或业务骨干担任,且从事基层工作时间较长、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政治素质过硬。按照业务对口、方便沟通的原则,在双向征求导师和学徒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师徒帮带关系。
导师对学徒的学习和业务工作进行帮助指导,传授岗位适用知识与技能以及群众工作的经验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升学徒某一方面的能力,促进学徒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整体提升;导师对学徒的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学徒健康成长成才;帮带计划由导师和学徒根据实际情况商量制定,明确目标和方向,帮带周期一般为一年,一个周期完成后,进行总结评价,实施新一轮帮带计划。
“导师帮带制”主要以每月一次谈心、共分享一本好书、共写一篇调研报告、评比优秀专项工作成果为主要内容,并细化具体方法措施。农场党委及相关部门从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做好宣传引导三个方面给予工作保障,推动导师帮带工作深入持续开展,形成长效机制。(石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