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阳河农场!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今天是:
烈士长眠四十载 今年清明有“家讯”
浏览次数:2737      发布时间:2014-04-03

 

 

 

 

今年清明节前夕,华阳河农场社区干部与公安民警费劲周折,终于为一位知青烈士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从而告慰了地下长眠的英魂——

烈士长眠四十载    今年清明有“家讯

4月2日上午,春风习习,草色菁菁。在宿松县华阳河农场场的一片开阔地旁有一座圆形的坟丘,6名身着警服的公安民警立在坟前,对长眠在地下的知青烈士郑培志表达心中的敬意和哀思。华阳河公安分局局长施明海一边把鲜花捧放在文字斑驳的墓碑旁,一边自言自语地说:“郑培志同志,我们终于找到了您“失散”四十年的弟弟,您可以安心地长眠了。”

此时,施明海的眼眶有些湿润。

“每分钟也能向党交白卷”

时间已经过去40多年了,知青烈士郑培志舍己救人的故事仍然被华阳河农场当地人广为流传。笔者从互联网上还能搜到这样下面一段令人感动的文字:

1970年4月3日,时年18岁的上海女知识青年郑培志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一团五连(现华阳河农场二分场五队)的一名兵团战士,1970年8月29日郑培志同志在一次营救落水群众时光荣牺牲,她为了人民的利益客死他乡,献出了自己年青宝贵的生命,后被生产建设兵团党委追认为中共党员,被安徽省革委会追记为革命烈士。

华阳河农场党委书记胡德庆提起知青烈士郑培志的事迹,颇多感慨。他告诉笔者,时间过去四十多年了,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个上海姑娘,个子不高,瘦弱的身体,粗粗的辫子,大眼睛里充满着精气神。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她和许多上山下乡的知青一样,经常在日记本上记录着青春年华的豪言壮语。

郑培志烈士牺牲后,人们收拾她的遗物时发现了她的日记本,其中有一句响亮的话:分钟也不能向党交白卷。胡德庆说,“这句话虽然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但可以发现烈士的思想和行动保持高度一致,她是那个年代的女汉子!”

千百度  追寻着烈士的亲人

当年烈士牺牲时,她的亲人从上海赶来为她办理了丧事。从那以后,阴阳相隔,地域遥远,她的亲人再也没有来过。

四十余载,烈士孤独长眠,当年烈士陵墓前的青松树苗已长成了苍天大树,坟前一直没有她家里人的足迹。

四十多年,英雄总有追随。每年的清明节,农场的干部群众和学生都会自发到墓前为烈士扫墓,缅怀英雄事迹,祭奠烈士英灵。

为了让烈士不再孤单,烈士的英雄事迹不被人遗忘,华阳河农场有意将烈士墓迁到正规划建设中的农场龙岗文化陵园,以重塑英雄形象,放大正能量。

而萦绕在人们心头的疑惑却总是挥之不去,烈士的亲人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不见其家人来祭奠?她还有哪些亲人,是否健在?

多年来,农场始终在打听着、寻找着郑培志家人的下落。茫茫人海,何处寻觅?

今年新年伊始,农场安排二场社区开展寻找烈士家属的活动,社区同志先后联系了与郑培志生前在一起工作过的战友和领导,还有当年下放到农场的回城上海知青,了解到郑培志有一个弟弟叫郑培贤。一名知青回忆,郑培贤也是一名下放到辽宁的知青,后来在安徽省马鞍山也工作过。但是郑培贤现住在哪里,没有人知晓,两个月过去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踏破铁鞋无觅处。

“ 你们就是我姐的亲人”

2014年3月30日下午,二场社区的同志来到了华阳河分局寻求帮助。分局民警先后通过全国公安综合查询系统和全省综查信息查询系统在上海、马鞍山两地查找郑培贤,通过民警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众多的人口信息中找到了一个疑似烈士弟弟郑培贤(1953年生,原籍上海,服务处所马鞍山市南山铁矿维修车间,职业汽车司机,2013年12月24日迁往上海)的信息,但是没有其联系方式,无法确认其就是烈士的弟弟郑培贤。

民警又通过各种查询方式查找其联系号码,最终根据他是驾驶员的身份信息,在全国机动车驾驶员信息库找到了这个叫郑培贤的固定电话号码,电话打通的那一刹那,民警们几乎屏住呼吸。

“你有一个姐姐吗?”

“我有一个姐姐叫郑培志,以前下放到华阳河农场……”

通过电话得知,40多年过去了,家人十分思念长眠在农场的英雄,尤其是郑培贤,特别想来“看看”姐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郑培贤激动地说:感谢你们让我知道了姐姐的消息,你们就是姐姐的亲人!如今的郑培贤已经六旬开外,由于身体原因,他目前在家休养,他表示,尽可能赶在在今年清明节前,到华阳河农场为姐姐扫墓,以圆多年夙愿。实在不行,待迁坟文化陵园时,他一定亲临墓地祭奠。

 

另据了解,截至发稿前,华阳河农场各界人士纷纷到烈士墓前祭奠英魂。预计到明年清明节,将有更多的人到新落成的文化陵园祭扫这位舍己救人的知青,而安放有知青烈士的文化陵园将成为农场教育基地,代代传承正能量。陈定兵